一纸历史性协议,让越南梦想坠入泥潭。
美国看似‘减税’,实则祭出20%重税与40%惩罚性转运税,直插‘越南制造’心脏。这不仅是极限施压,更是一根绞索,勒紧越南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全球巨变已悄然开启。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交易,其实种子早已埋下。
1986年,越南推行“革新开放”,像极了摸着中国过河的学生。它用土地承包制,把自己从一个缺粮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它用一部允许外资百分百控股的《投资法》,为三星、富士康这样的制造业巨头铺上了红毯。
当中国劳动力成本攀升,中美贸易战火燃起时,越南凭借其年轻、廉价的劳动力和极度优惠的政策,成了全球资本眼中最完美的避风港。那些曾经涌入珠三角的订单和生产线,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新的归宿。
经济坐上了火箭。从1986年区区150亿美元的GDP,到2024年预计超过4000亿美元,越南的腾飞堪称奇迹。
然而,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它对单一市场的致命依赖。短短几年,越南成了美国第十大贸易伙伴,2024年对美出口额预计高达1360亿美元,可从美国进口的,却只有区区131亿。
这超过1200亿美元的巨额顺差,曾是拉动越南经济狂奔的引擎,如今却成了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绞索。它让越南在谈判桌上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也为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提供了最完美的借口和筹码。
这份协议里最要命的条款,其实不是那20%的关税。
真正一剑封喉的,是针对“转运商品”的40%惩罚性关税,以及一系列苛刻到近乎羞辱的附加条件:越南必须接受美国海关的执法核查,出口商品在本地的增值率必须达到30%以上。
每一刀,都精准地插向了“越南制造”的心脏。因为驱动这颗心脏跳动的血液,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越南的制造业,在骨子里就刻着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高达六成的面料,海量的电子零部件,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从北方邻国运来。许多光鲜亮丽的“越南制造”产品,本质上不过是中国半成品运到这里,完成最后一道简单的组装工序,贴上标签,再漂洋过海运往美国,以此绕开对华关税壁垒。
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维系越南出口繁荣的生命线。如今,美国用一纸协议,试图一刀切断这根看不见的脐带。
一位在越南北部设厂的中国纺织企业主,语气里满是苦涩。他说,如果严格按照新规执行,他的产品根本不可能拿到越南原产地证书。这意味着他不仅将彻底失去美国市场,甚至可能因为“违规”而面临天文数字的罚款。
这让越南陷入了教科书般的绝境:要么,硬着头皮得罪美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大的出口市场关上大门。要么,严格执行协议,坐视自己的制造业基础因为供应链断裂而瞬间崩塌。
这正是河内一直引以为傲的“竹子外交”最真实的写照——在东西方的狂风中弯曲摇摆,只为求得自身不断裂。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越南总理范明政在中方发出警告后,也立刻尝试划出“红线”,公开强调与美国的任何谈判,都不能对其他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在一个只认实力的牌桌上,这种平衡术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特朗普的谈判艺术,更像是一场只赚不赔的街头讹诈。他先是凭空制造了一个对所有越南商品加征46%关税的巨大威胁,像一把枪顶在对手的脑门上。就在对方的恐惧达到顶点时,他再“慷慨”地表示,可以把关税降到20%。
越南部分媒体,竟然把这包装成了一次减少了26个百分点的“重大胜利”。这更像是一场经典的丧事喜办,把被人狠狠打了一顿,强行解释为自己少挨了两拳的伟大成就。
越南付出的,是一个比原来糟糕得多的代价,而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用一份板上钉钉的巨大让步,去交换美国“未来可能”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的模糊承诺,这笔买卖究竟是精明还是天真,恐怕只有越南自己心里最清楚。
协议的次生效应,已经像涟漪一样迅速扩散,其冲击波早已超越了两国范畴。
寒意最先在越南本土弥漫开来。据《日经亚洲》报道,就在协议达成前的5月份,越南的纺织品出口已经同比暴跌18%,电子元件的订单更是锐减了四分之一。一些工厂已经开始裁员,甚至直接停工放假。
更具指标性意义的是,连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也已悄然启动预案,计划将高达65%的AirPods产能,从越南撤离。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着一度被吹捧上天的“越南制造梦”,正面临着泡沫破裂的风险。
这场蝴蝶效应还在加速扩散。在不远处的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无数双眼睛正紧张地注视着越南的遭遇。它们的经济结构与越南高度相似,同样严重依赖西方市场,同样深度嵌入中国供应链。它们害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美国盯上的目标。
一旦美国将类似的关税大棒和原产地审查模式复制到整个东南亚,将大幅推高所有国家的合规成本,甚至可能引发区域内部为了争抢残存订单,而展开的一场惨烈的“内卷式”恶性竞争。
目光转向另一个曾被寄予厚望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印度。近年来,莫迪政府雄心勃勃,其组装的iPhone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
然而,光鲜的数据难以掩盖其产业基础的脆弱:苹果在印度组装的iPhone,良品率不足60%,成本却比中国高出15%。
基础设施落后、官僚效率低下、产业链残缺不全,这些老问题清晰地表明,印度的替代能力依然十分有限。美越协议的达成,让印度也陡然紧张起来,它很可能成为美国贸易谈判的下一个重点,为其本就崎岖的产业升级之路,再添一块巨石。
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受益者,正在悄然出现。在北美的后院,墨西哥正凭借与美国的地理优势和《美墨加协定》的保护,成为“近岸外包”趋势的最大赢家,有望承接大量从亚洲回流的汽车和电子产业订单。
对中国而言,美越协议不过是美国“去风险化”战略的又一次露骨尝试。
但中国制造业强大的韧性,以及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决心,同样不容小觑。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集成电路出口逆势增长12%,汽车出口大增16.6%,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强劲表现,都证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在稳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通过强化内部市场和区域产业协同,有效地对冲着外部世界的惊涛骇浪。
说到底,这场由贸易保护主义驱动的全球大洗牌,代价终将由所有人共同承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早已明确警告,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推高通胀预期,并可能推迟市场翘首以盼的降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一再发出预警,贸易碎片化将严重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历史早已写下答案:任何试图通过政治力量强行扭曲市场规律的企图,最终都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全球经济的巨浪之中,从来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那些能够灵活调整、拼命创新的参与者,或许尚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那些总想在巨头间的牌局里火中取栗的,往往最先被烈焰吞噬。
配查查-国家正规炒股平台-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