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茶经〉之中国茶道》新书首发式暨中国茶道之美分享会在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广州茶居”举行,以书启智、以茶会友,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茶道文化对话,串联起古今茶事的雅致与烟火气。
《〈茶经〉之中国茶道》新书揭幕。
本次活动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南方农村报社主办,广州珠江公园、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共同协办。目前,《〈茶经〉之中国茶道》已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微店销售,并在全国书店及电商平台同步上市。
作者联袂,解构茶道文化
千百年来,茶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今年5月21日,也是第六个“国际茶日”,顾作义、魏琪敏合著的《〈茶经〉之中国茶道》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阳翼。
“《〈茶经〉之中国茶道》出版和发布,恰逢其时。”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阳翼认为,该书为爱茶、好饮者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茶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他相信,将让更多人走进茶的世界,感受茶的魅力,传承茶的精神。
活动现场。
如今,快餐文化风靡盛行,《〈茶经〉之中国茶道》试图重建慢生活的精神坐标,以中华茶道智慧响应全球茶文化对话,是茶文化精华荟萃,也是一部引导现代人通过茶道安顿心灵的修行手册。
据介绍,两位作者均来自广东潮汕地区——也是凤凰单丛茶、潮州工夫茶艺的诞生地。顾作义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深耕茶道领域多年;魏琪敏专注茶叶种植、茶艺、茶文旅实践研究。二人学理与实践互补,以“让经典活在当下”为初心,打造可读、可感、可用的茶道指南,既保留传统底蕴,又呼应现代人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现任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顾作义。
“中国茶道养生、怡情、审美、修心,是一门生活技巧、一门艺术、一门美学,也是一种修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明办原主任,现任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顾作义围绕中国茶道之美进行主旨演讲,从真、健、和、礼、雅五方面讲解。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馆长、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山茶旅促进会会长魏琪敏。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馆长、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山茶旅促进会会长魏琪敏分享了茶文化传播的实践经验。他介绍,博物馆、民宿、制茶工坊等载体的有机结合,以文化引领打造茶文旅IP,有助于实现茶文化的展示、体验、传承和传播。
茶人论道,转译传统美学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我国茶文化体系也自此更具文化性与内涵性。“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这部综合性论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之中国茶道》。
经典焕新,以茶载道。《〈茶经〉之中国茶道》以陆羽《茶经》为原点,五大维度层层递进,打破“唯古是崇”的刻板印象,融合《红楼梦》的雅致茶韵与潮州工夫茶的烟火气息,从科学、文化双重视角解码中国茶道精髓,让千年茶道化为当代生活美学。
茶席虽小,却能照见“天地人和”的大境界。当古老茶道不再局限于古籍,而是化作产业的生活实践、茶企的创新动力、课堂的教学案例、短视频的传播符号,中国茶道便真正实现了“活态传承”。
圆桌分享环节。
在圆桌分享环节,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张黎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康标、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潮州工夫茶艺传承人王奕芬,从产业、科学、教育、非遗等维度展开深度对话,为茶道文化的当代转译提供了多元视角。
赠书仪式。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丽军分别向珠江公园、湾区书屋、茶博物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代表赠送新书。
非遗展演,照见当代生活
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关公巡城……专业茶艺师端坐茶席前,展演着潮州工夫茶艺“二十一式”。现场茶香四溢,掀起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茶艺美学风潮。
潮州工夫茶艺表演。
主办方表示,这场茶香与书香交织的盛宴,是对陆羽《茶经》的致敬,也是一次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创新实践。活动以潮州工夫茶艺沉浸式展演为亮点,展现了茶道从古籍到生活的鲜活转化,也生动诠释了茶道中“和、敬、精、乐”的精神内核。
签售环节。
此外,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签售环节,向读者赠送《〈茶经〉之中国茶道》以及精美茶礼作为纪念礼物。“拿到书的瞬间,仿佛收到了一份‘茶修邀请函’。” 现场读者感叹,“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实操指南,这样的经典解读让人真正想亲近茶道。”
随着《〈茶经〉之中国茶道》的首发,“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版图初现轮廓。暨南大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希望通过丛书,构建一个贯通茶、食、酒、香、花的生活美学体系,让经典从书架走入日常,推动传统文化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伍咏言
摄影:谭家富
配查查-国家正规炒股平台-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